簡餐廳休息時遇到的貓
目錄:
BA.行走裝備
BB.防雨衣物
BC.清潔用品
BD.電子用品
BE.錢包
BF.其他
BG.輕裝行走攜帶物
BH.多餘物品處理方式
BI.推薦軟體
BA.行走裝備:
深色:深色較能抗UV,除非本身就標示抗UV,那挑什麼顏色都沒差。吸濕排汗:有快乾特性,降溫效果好。清洗衣服、褲子不用清潔劑,水洗即可。
抗菌:不易產生味道、皮膚過敏。
帶2套:衣服、褲子、內褲。
帶3套(因為不容易乾):五指襪、厚襪。
衣服:深色、吸濕排汗、抗菌。
短袖,領口不要太大,若太大可用夾子夾小,減少曝曬面積。
褲子:深色、吸濕排汗、抗菌。
長褲,選擇能調整長短的,我的可以用扣子調整,休息時調短比較舒適。
內褲:吸濕排汗、抗菌。
五指襪:抗菌。防腳趾摩擦產生水泡。
厚襪:抗菌。防水泡、可緩衝腳掌壓力。
鞋子:自己覺得好走、舒服為主,盡量是新鞋,
因為要確定在將近1000km的路途上不會忽然壞掉。
山路會遇到長青苔的柏油路,所以防滑也要考量進去。
鞋帶綁緊可降低起水泡的機率,
通常行走一段時間後會有一點鬆,記得停下來重新調整,
另外走久了腳底可能會水腫,也要重新調整,太緊迫會讓肌肉會更痠痛。
我是穿登山鞋,缺點是重,但支撐力好、防水。
遮陽帽:深色,用繩子固定,避免強風吹走。
袖套:深色、吸濕排汗、抗菌。弄濕戴上可以降溫。
長度最好可以遮到手掌背,但也要夠緊,不要走著走著就掉下來。
太陽眼鏡:一定要抗UV,挑選鏡片大一點,讓陽光不會從眼角漏進去,
可以防砂塵跑進眼睛。
頭巾or口罩:擇一,防止眼睛以下曝曬,我是用防PM2.5口罩,少吸髒空氣加上因應疫情。
防曬很重要,長時間曝曬會對皮膚和眼睛造成傷害,
我因為領口太大的關係,曬沒幾天就肩膀破皮外加痠痛,是痛到骨子裡的那種,
UV對眼睛也很傷,要好好防護,地上、左右景物都會把UV折射到你眼睛上。
另外,全身包覆做得好,就算在正中午,只要有些微的風在吹也能舒適行走。
對羊毛材質的看法:
不建議買羊毛材質的,不好保養、清洗條件多、價位高,
現在的特殊塑膠纖維就能取代羊毛,功能頂多小輸一點,又便宜很多。
BB.防雨衣物:
雨衣:兩件式,尺寸要大到可以將輕裝背包包覆在雨衣內。
不穿時可將袖子打結在腰間帶著走。
雨褲:因為雨衣尺寸挑大的關係,雨褲要確定能合腰或想辦法合腰。
有下雨疑慮時我都直接取代原本褲子出發。
有下雨疑慮時我都直接取代原本褲子出發。
防水腿套:鞋子有防水功能時才需要。
雨鞋套:選高筒式,鞋子有防水功能就不需要。
對GORE-TEX布料的看法:
我的防雨衣物是GORE-TEX布料,但其實不需要用到那麼貴的,
在雨勢大的時候GORE-TEX的防水效果是不如雨衣的,所以買雨衣就好。
不用奢望GORE-TEX的透氣效果,汗水一樣會讓內部濕成一片。
BC.清潔用品:
清潔劑不建議帶液態,液態有大量水份,也就是說你的負重有一部份是攜帶清潔劑的水份。
潔身肥皂:越小越好,50g以上就夠了,一塊洗全身包括頭髮。
這是顧慮到某些旅館不提供清潔用品,但非常少數,
接受偶爾只用清水洗澡,可以不帶,或是遇到了再去商店買。
洗衣粉:我幾乎只用來洗襪子。攜帶量大概伯朗咖啡小鐵罐的大小,
選有環保標章,因為成份單純。
雖然旅館都會有洗衣粉,但很多是需要付費的,
也無法確定是否會傷害特殊材質的衣物,而且我通常是在浴室手洗衣物。
刮鬍刀:一支就夠,一個禮拜刮一次,不在乎的可以不帶。
指甲剪:手指甲很容易卡汗垢、汙垢,不在乎的可以不帶。
衛生紙:要可沖入馬桶。很多時候都用得到。
牙膏、牙刷:不是每個旅館都有附。
澡巾:把身體搓乾淨會比較舒服,不在乎的可以不帶。
BD.電子用品:
手機:這個不用解釋了吧,軟體詳見『BI.推薦軟體』。
行動電源:13400mAh左右就足夠,支援快充(充入行動電源時),確保睡一晚充滿電力。
耳機:面對好幾公里一成不變的景色時,就用這個消磨時光。
充電器、USB充電線:支援快充,需要可以一次充兩個電子用品。
延長線:要有擴充插座。很多旅館的插座很少或是設在不方便的位置。
BE.錢包:
錢、身分證、健保卡、提款卡。
悠遊卡or一卡通:搭火車會比較便宜,手機有替代功能就不用帶。
BF.其他:
掛布:畫有徒步環島字樣、圖案的布,可以成為環島完成後的紀念品,
大多數的人看到這張後比較敢給你加油,
可用大迴紋針掛在大背包上或與別在衣服背上。
輕裝背包:背在胸前,容量要可同時放入『BG.輕裝行走攜帶物』。
大背包:功用是攜帶所有行李。腰間有扣帶的那種,重量會落在腰間,最好附有防水套。
背包防水套:大背包沒附防水套才需要。
水壺or過濾水壺or水袋1000cc:擇一,過濾水壺可以過濾自來水就夠了,
水袋優點是重量輕很多,缺點是清潔不易。我是帶普通水壺。
羽絨背心:唯一的保暖衣物,塑膠羽絨、薄背心即可,好收、重量輕。
行走過程用不到,走個10分鐘就開始熱了,不可能會冷,除非是霸王級寒流。
晚上睡覺會冷時用,不夠暖就把雨衣再套上,一定夠用,
我整個路程只有在7-11睡覺時穿過一次。
透氣膠帶:選膠帶上頭有很多小洞的那種,可手撕,不要用類紙的會易脫落,
通常只有藥局有賣,便利商店只賣類紙的。
貼在腳底容易長、有長水泡的地方。這個就可以代替人工皮貼,又便宜很多。
曼秀雷敦軟膏:小罐,大腿內側摩擦過多可以用,傷口也可以用。我是完全沒用到。
止痛藥:因疼痛拖延進程卻又不得不走時使用。我沒用到,但希望最好用不到。
耳塞:抗打呼聲,打呼聲免疫者可不帶。
手錶:走出經驗了,看時間就可以推測出大概走了多遠,不用常常拿手機出來看。
反光條、警示燈:兩個都要帶,缺一不可,如果沒有準備,
強烈建議漢本火車站到崇德火車站這段台9線不要走。
疫苗認證小黃卡:某些旅館會要求出示,我遇到有這些要求的旅館規定至少打過1劑。
拖鞋:休息的時候穿,我買EVA材質的,腳底軟蠻舒服的。
我是在全聯買附圖這種的,夾力強,可以藉由扣環掛在包包上。
將衣物夾在背包上晾乾用,通常只有襪子需要晾乾。
防蚊液:不常用,越小罐越好,買DEET成份的,精油的味道蓋不過一整天累積的汗水味。
短暫休息時使用,防蚊、擋螞蟻,在東部會非常需要,
一些小規模火車站都可以在5分鐘內讓你滿手都是小黑蚊。
防狼噴霧:徒步環島遇害的事件非常少,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,
尤其為了走捷徑會到沒有人煙的地方,噴惡犬也有用(真的危險了再噴)。
登山杖:行走時支撐用。可以嚇惡犬,調長並舉高走過,一般惡犬就不敢靠近了,
走山路常常會因為進入狗的地盤而使狗生氣。
手拉車:我沒有帶,但有不少人帶。要注意的是在必要時能否背到背上,
因為有一些情況是無法用手拉車的,如隧道窄路或石子路。
BG.輕裝行走攜帶物:
輕裝背包背胸前可以讓你快速的拿出錢包、手機、水…等,
手機充電時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。
必要物品:遮陽帽、袖套、太陽眼鏡、手錶、水壺、快乾吸水巾、衛生紙、手機、
耳機、行動電源、錢包、止痛藥、密封袋、防蚊液、防狼噴霧、登山杖。
視情況攜帶 ↓
晾乾衣物:夾子、未乾衣物。
可能會下雨:雨衣、雨褲、雨鞋套or防水腿套。下雨機率30%以上我就會帶。
走夜路、隧道:反光條、警示燈。
BH.多餘物品處理方式:
走一段時日後,如果覺得有些物品多餘,可以到便利商店寄件包裹,然後請別人幫你收好,
或是行程有經過朋友家也請朋友暫收。
BI.推薦軟體:
Google 地圖。
Google Fit:紀錄步數、距離、卡路里。
Relive:紀錄行走路徑並立體化、製成動畫。紀錄距離、海拔高度變化、時長。
Running:紀錄行走路徑並2D化。紀錄距離、時長、卡路里。
中央氣象局W:看降雨率用,資料來源是台灣氣象局,比國際氣象資料來得準確。
台灣鐵路局網站:資訊最齊全,我都只用網站查詢。



.jpg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