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:
DA.整趟路線的規劃
DB.單日路線規劃
DC.搭火車注意事項
DD.歇腳、拍照心得
DE.重點路段心得
DA.整趟路線的規劃:
徒步環島變數多,沒辦法在出發前規劃出可以完全照著走的行程,
只能規劃出大致路徑,然後每天調整行程。
Google地圖的建立地圖功能可以預先紀錄好路線。
旅行月份選擇:
建議1~4月、10~12月作為環島的時間,氣溫、降雨率較低,
台灣屬亞熱帶型氣候,個人認為冬天還是屬於能走的季節,
真的擔心就3、4、10、11月走吧,不要因為怕冷而多帶保暖裝備。
不建議5~9月,氣溫、降雨率高,
尤其降雨會影響進程速度和用路安全,視線不佳、山路青苔濕滑對行人和來車都是一樣的,
太熱可能會讓你中暑在路上。
行走方向:
不管吹東北季風、西南季風,因為有中央山脈擋風,
我個人認為順時針環島是比較合理的,但路上遇到的幾乎都是逆時針走,
我也忘了問原因,有疑慮的可以去尋找逆時針走的原因,
只是我遇到的逆風都不會大到讓我感到行走難度增加。
DB.單日路線規劃:
建議用Google地圖指示的步行路線與單車路線交互看,
單車路線通常路況較好,補給點多,但有時會出現繞遠路的指示;
步行路線有時可以找到捷徑,少走很多路,但路況較差,甚至有可能沒辦法走,
路線會經過便利商店、公務機關,通常就不會有問題,
但如果是連雜貨店都沒有的偏僻小路,就建議不要走了。
Google地圖確定路線後可以看坡度路況(手機要切到自行車路線才能看),
坡度路況就算顯示"大多平坦"也一定要記得點開來看實際路況,
盡量挑下坡多、上坡少的方向走,像松竹車站到三義車站這段路,
我是選擇先搭到三義再走到松竹,把原本的全走上坡變成下坡。
出發時間的選擇:
早點出發天氣涼爽,走起來舒服,但空氣品質差,我是戴防PM2.5口罩。
要搭火車(or捷運)到起點,北中南部班次多,可以到火車站再選擇班次即可,
東部(宜蘭、花蓮、台東)就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決定好班次,
因為隔1~6小時停一班的站點很多。
終點的選擇:
大多終點會預定在火車站(or捷運),如上方所述,北中南不需要擔心班次問題,
東部就需要前一天晚上就決定好班次,這很重要,
曾經看過末班車是下午5點的車站,也有相隔7小時的班次。
依體能狀況挑選適合到達的車站,然後把該車站的前、後站搭車時間也記下,
這樣就可以依狀況考慮要提早搭車休息還是多走路程。
我通常會在前一晚準備3個車站的班次截圖,方便快速確認班次。
輕裝行程:
我大多的路程是將行李放在旅館,輕裝行走到目的地後搭火車回旅館休息,
當搭車單趟時間達1小時以上時就會將行李移到下一家旅館。
平時哪邊遮陽就靠哪邊走,走山路時上坡靠右,下坡靠左,
這樣來車煞車時有往後往下的拉力,比較安全,尤其山路濕滑時。
用路安全要自己多加注意,尤其山路彎路多又多有聯結車時。
DC.搭火車注意事項:
東部有一種老式火車,無跑馬燈、廣播、電動門,
外部只標示車種、終點站,門要自己轉門把打開,這時上下車都要靠自己判斷。
用一卡通or悠遊卡搭車會比較便宜,還可以直接搭自強號和莒光號,
70公里內計價方式比照區間車,但是要注意某些車次無座位票者禁乘。
DD.歇腳、拍照心得:
中途休息時建議小睡20分鐘,個人經驗睡10分鐘的體能回復程度比沒睡休息30分鐘還要好。
有機會就盡量拍照,如果碰不到想拍的,至少每小時拍1次景物,
隨便拍什麼都可以,旅途結束後你會慶幸有拍下這些照片。
DE.重點路段心得:
台9線 ↓
地圖上顯示有兩條台9線的路段,行人只能走舊台9,
也就是台9戊、台9丁...等,後頭有加上字的台9為舊線,
如果沒有舊線,就直接走台9線即可,慎重一點可以問當地的人。
北宜公路:
台北到宜蘭的路段,只有中間的坪林有補給點,
台北到坪林有公車搭,坪林到宜蘭沒有,
建議先到坪林搭公車到台北的旅館休息,隔天再搭車到坪林走完北宜公路。
坪林到宜蘭的路段不推薦走九彎十八拐,走跑馬古道可以少非常多的路程,
路線簡單,很多人在這條路上運動,不知道路可以問,還可以遠眺蘭陽平原,
但注意跑馬古道幾乎都是碎石鋪路,拖車可能沒辦法在上頭走。
該路段強烈建議準備反光條與警示燈,沒準備就搭火車通過吧,
路上的隧道有危險性,安全措施務必做好。
隧道大致分兩種:一種是有網狀水溝蓋可以當人行道走的,較安全;
另一種是路寬只能勉強讓大卡車通過的,該種隧道的路邊設施多處被卡車撞爛,
也就是說有一定的危險性,請繃緊神經行走,聽車聲,不要聽音樂。
拉拖車行走請注意,不管哪一種隧道,路寬幾乎都不夠。

在籌劃2024年徒步環島.非常感謝你珍貴的資料
回覆刪除很高興能幫到忙,加油!
刪除